Page 34 - 毛泽东选集(第一卷)
P. 34

20             毛泽东选集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

            才邀了农会允许的。亦有好些顽固党,至今还没有入农会。
            富农入会,多把他那家里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到农会去上
            一个名字,因为他们始终怕“抽丁”。入会后,也并不热心替农
            会做事。他们的态度始终是消极的。

              中农呢?他们的态度是游移的。他们想到革命对他们没
            有什么大的好处。他们锅里有米煮,没有人半夜里敲门来讨
            账。他们也根据从来有没有的道理,独自皱着眉头在那里想 :
           “农民协会果然立得起来吗?”“三民主义果然兴得起来吗?”他

            们的结论是 :“怕未必!”他们以为这全决于天意 :“办农民会,
            晓得天意顺不顺咧?”在第一时期内,农会的人拿了册子,进了
            中农的门,对着中农说道:“请你加入农民协会!”中农回答道:
           “莫性急啦!”一直到第二时期,农会势力大盛,中农方加入农

            会。他们在农会的表现比富农好,但暂时还不甚积极,他们还
            要看一看。农会争取中农入会,向他们多作解释工作,是完全
            必要的。
              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。从秘密时期到

            公开时期,贫农都在那里积极奋斗。他们最听共产党的领导。
            他们和土豪劣绅是死对头,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土豪劣绅营垒
            进攻。他们对着富农说 :“我们早进了农会,你们为什么还迟
            疑?”富农带着讥笑的声调说道:“你们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

            地,有什么不进农会!”的确,贫农们不怕失掉什么。他们中间
            有很多人,确实是“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”,他们有什么不
            进农会!据长沙的调查 :乡村人口中,贫农占百分之七十,中
            农占百分之二十,地主和富农占百分之十。百分之七十的贫

            农中,又分赤贫、次贫二类。全然无业,即既无土地,又无资
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